9499www威尼斯

学校主页 新闻网 综合服务平台 服务指南 信息公开
  • 9499www威尼斯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行政机构
    学术机构
  • 学科专业+
    重点学科
    学科服务
    专业建设
  • 师资队伍
  • 本科教学+
    专业简介
    教学平台
    课程建设
    综合改革专业
    创新创业
  • 研究生培养+
    博士学位点简介
    硕士学位点简介
    博士研究生导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招生信息
    培养方案
    奖助学金
  •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大型仪器
  • 党建工作+
    支部设置
    党建动态
    党委公示栏
  • 学生工作+
    学工队伍
    团委学生会
    学生党建
    学生社团
    规章制度
    通知公告
    心理健康
    就业服务
  • 校友之窗+
    校庆
    校友会
    校友风采
  • 安全工作+
    实验室安全
    消防安全
    规章制度
  • 校园文化+
    第二课堂
    校园活动开展
9499www威尼斯
学校主页 新闻网 综合服务平台 服务指南 信息公开
  • 9499www威尼斯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行政机构
    学术机构
  • 学科专业
    重点学科
    学科服务
    专业建设
  • 师资队伍
  • 本科教学
    专业简介
    教学平台
    课程建设
    综合改革专业
    创新创业
  • 研究生培养
    博士学位点简介
    硕士学位点简介
    博士研究生导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招生信息
    培养方案
    奖助学金
  •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大型仪器
  • 党建工作
    支部设置
    党建动态
    党委公示栏
  • 学生工作
    学工队伍
    团委学生会
    学生党建
    学生社团
    规章制度
    通知公告
    心理健康
    就业服务
  • 校友之窗
    校庆
    校友会
    校友风采
  • 安全工作
    实验室安全
    消防安全
    规章制度
  • 校园文化
    第二课堂
    校园活动开展
  • 学工队伍
  • 团委学生会
  • 学生党建
  • 学生社团
  • 规章制度
  • 通知公告
  • 心理健康
  • 就业服务

学生工作

  • 学工队伍
  • 团委学生会
  • 学生党建
  • 学生社团
  • 规章制度
  • 通知公告
  • 心理健康
  • 就业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9499www威尼斯» 学生工作» 心理健康

为什么越傻的人,越有一股迷之自信?

日期:2018-06-08发稿人:信息部
 在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固执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并坚信自己是对的,比如:

 

坚持相信人类大脑只开发了10%;

哪些食物会破坏人的身体酸碱性;

仙人球能屏蔽电脑辐射;

蒸锅/铁锅/各类食物能致癌;

……

 

很多时候,你完全不理解,到底是谁给的他们勇气,去坚持如此荒谬的观点。为什么越傻的人,越迷之自信呢?有个心理学原理或许可以解释。


达克效应:越傻的人,越自信

 

1995年4月19日,匹兹堡晴空万里,就在大家都享受春日阳光的时候,一名劫匪一小时内连续抢劫了两家银行。接到报警后,警察迅速出警,在调取了监控录像后,警察非常惊讶地发现,这位身高1.67米,体重122公斤的男性劫匪,不仅在光天化日之下,端着一把枪直指银行柜员,更为离奇的是,他竟然什么伪装都没有!他的脸上没有面罩,甚至连一条蒙着脸的丝袜都没有。

 

监控摄像头拍下了他清晰的面部照片,当天11点,警方让当地电视台播出了录像内容。几分钟之后,就有人提供了线索。刚过12点,警方敲开了嫌犯住处的门。听说自己的身份曝了光,劫匪麦克阿瑟 · 惠勒无法相信。“我明明抹了果汁呀。”他说。

 

原来惠勒偶然发现,柠檬汁可以用作隐形墨水。那么,从逻辑上说,把柠檬汁抹在脸上,摄像头就拍不到人脸。所以他才起了邪念,堂而惶之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勇敢地去抢了银行。故事的主角惠勒在当年就登上了世界最愚蠢的罪犯的榜单。

 

1996 年版《世界年鉴》里的这个故事引起了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 · 邓宁(David Dunning)的关注。他从这个蠢人的故事里看出了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欠缺。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简称“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引发了普遍的共鸣:一如邓宁所说,过分自信的人“我们人人都遇到过”。2000年,两人凭借该研究拿下了“搞笑诺贝尔奖”的最佳讽刺奖。

 

互联网的发展,让达克效应越来越放大

 

达克效应揭示了无知给人类带来的诅咒,告诉我们:对自己无知这件事本身的无知,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在搜索框按下回车,答案就都有了,但云端的知识是你的吗?

 

美国知名畅销书作家威廉·庞德斯通在他的新书《知识大迁移》中,展示了一个实验,他选取美国的成年人做了一次调查,选10道一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事实知识做测试,结果大部分人往往只能答出7道,其中有一半的人竟然不知道太阳是恒星。

 

这样的结果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搜索即得的快感,常常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庞德斯通说,互联网的发达,有可能已经令我们陷入了“元无知”状态,也就是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如何应对达克效应?


知识的欠缺,让我们对世界构建起了扭曲的心智地图。这些误解会严重影响我们的选择、行为和观点。

 

那要如何破除达克效应呢?庞德斯通也给出了建议。

 

1.永远假设自己是无知的

 

邓宁和研究生贾斯汀·克鲁格当年为了验证达克效应,进行一系列实验。他们用语法、逻辑和笑话对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做了测试,并让学生估算自己的分数,同时估计自己相较其他人表现如何。

 

结果显示,得分最低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高估得最厉害,那些得分垫底的学生竟然认为自己的技能优于其他2/3的人。相反,得分最高的群体,往往低估自己相对于他人的表现。

 

达克效应,往往发生在那些在某个认知领域有着最低限度的知识和经验的人身上,如果你对这个领域完全没有了解,反而不会发生达克效应。比方说,差劲儿的司机大多认为自己是好司机,但从未学过驾驶的人不在此列。因此,要想破除达克效应,在自己不甚了解的领域,永远假设自己是无知的,才能避免陷入无知而不自知的境地。 

 

 

2. 多渠道获取信息

 

过去,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通常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渠道,这些信息不会根据我们的喜好进行私人订制。而如今智能算法的发展,让我们的信息获取越来越个性化。

 

这种个性化在给我们带来阅读愉悦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如果我们的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按自己兴趣来的,那么我们接受到的都是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一旦这些信息被刻意扭曲了,在这种观点单一、相对封闭环境中,我们将无法分辨,只能把接收的信息当做事实的全部真相,陷入对错误信息固执的坚持。

 

因此,在获取信息的时候,我们最好选择那些定制化程度不太强的平台,同时,为了保证获取信息的多元化,日常生活中你最好能多选择几个新闻平台互为补充,这能让你掌握的信息更加准确、真实。

 

本文编摘自《知识大迁移》

 
版权所有:中国·威尼斯-www.9499.com|登录入口
办公地址:地址:湖南.湘潭市桃园路(411201) 联系邮箱:chem@hnust.edu.cn
网址:chem.hnust.edu.cn
党政办 :0731-58290045    学工办:0731-58290716
教务办:0731-58291282    研究生办:0731-58290045